2015年热播的电视剧《芈月传》中,在宴会场合上常常能看到一种高足浅盘形的用具,装着各色美食,这种用具便是“豆”。豆器多为陶制,所以又名“陶豆”。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吧……
陶豆,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盛食物的器皿,呈现于新石器时代,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,盛于商周时期。依据考证,陶豆首要用来盛放“菜”,在古代陶钵才是个人运用的餐具,与现代饭碗用具类似。陶豆的形状浅而小,它只能盛放少数的“副食”。陶豆也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灯具,春秋战国时,照明用的油灯灯具渐渐的呈现,豆灯便是其时的照明东西,它是按照其时的食器——豆的形状制成的。豆器宗族除陶豆之外,还常见有青铜豆、木豆及瓷豆,其间陶豆和青铜豆更为人们所熟知。其用处甚广,多用于祭祀、燕享、随葬及日常宴饮之处。
对原始社会的人们来说,陶豆仅仅一种盛食器罢了,放置什么食物都可以,没那么多考究。后来,贵族阶级专用豆盛放佐餐的杂肴,这时豆柄不断加高,有的器上加盖。汉字中的“豆”即为一足、柄、盘、盖齐全的象形字。豆的纹饰也从素面发展到有纹饰。豆的器形从陶豆开端,到青铜豆,从始至终坚持它的根本造型,并且始终是祭祀礼器组合中的重要一员。在“禮”字的组成中,“豆”也是主角,这充分说明豆器在先民心中的重量之重。
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三级文物陶豆,出土于东宁县大城子遗址,东宁大城子遗址归于联合文明,该文明首要散布在图们江、绥芬河流域以及俄罗斯沿海区域南部,以柱耳罐和烟道式火炕最有特征。从出土的五铢钱来看,遗址时代距今约2000年,故这件陶豆的时代大致适当华夏的汉代。这件陶豆,手制,口径13.2厘米,底径8.8厘米,高10.8厘米。陶豆器壁较厚,胎土显着搀杂砂粒;器表素面,不甚平坦润滑,多高低不平之处;烧制火候不高,陶色呈红褐色和灰褐色。豆盘较浅,为圆底盘状,与黄河流域的折腹状豆盘有差异;高圈足,圈足呈喇叭状。豆盘与圈足衔接处有显着接合痕迹,故该器物应是套接成型。(黑龙江省博物馆供稿)
上一篇:青铜酒器酒以成礼(文物有话说)
微信扫码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