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

2025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预测

发布者:米乐玩球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4-29 17:35:36     

  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
  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
  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
  近年来,行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加速升级。一方面,“双碳”目标推动绿色制造与可降解材料的研发;另一方面,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催生了高性能、功能化产品的需求。然而,行业也面临低端产能过剩、高端技术依赖进口、环保压力加剧等挑战。如何在全球化竞争

  非织造布(又称无纺布)是一种通过物理、化学或机械方法将纤维定向或随机排列并固结形成的柔性材料,具有生产高效、成本低、应用广泛等特点。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分支,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经过数十年发展,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。其下游应用涵盖医疗卫生、建筑防水、汽车内饰、环保过滤、农业覆盖等多个领域,尤其在医疗卫生产品(如口罩、防护服)和环保材料中占据核心地位。

  近年来,行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加速升级。一方面,“双碳”目标推动绿色制造与可降解材料的研发;另一方面,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催生了高性能、功能化产品的需求。然而,行业也面临低端产能过剩、高端技术依赖进口、环保压力加剧等挑战。如何在全球化竞争与产业变革中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成为行业核心议题。

  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。一方面,它为传统纺织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,丰富了纺织产品的种类和功能,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,推动了整个纺织行业向多元化、精细化方向发展;另一方面,在工业领域,非织造布的高效生产特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与创新,对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  中国非织造布产能高度集中,浙江、广东、山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占据全国70%以上的产量。头部企业如欣龙控股、金春股份、诺邦股份等通过规模化生产与技术创新巩固市场地位,但行业整体集中度仍较低,中小企业数量庞大,同质化竞争显著。

  上游:以涤纶、丙纶、粘胶纤维为主,原料供应充足但价格波动较大,2023年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,化纤成本上涨挤压企业利润。

  中游:纺粘、水刺、熔喷等工艺为主流,其中纺粘法占比超47%,水刺非织造布因柔软性优势在医用领域快速扩张。

  下游:医疗卫生(占比35%)、建筑防水(20%)、汽车内饰(15%)为三大应用领域,新能源电池隔膜、可降解包装等新兴需求量开始上涨显著。

  尽管中国在常规非织造布生产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,但高端产品如超细纤维、复合功能材料仍依赖进口。近年来,企业通过引进多模头纺丝设备、开发双组份纺粘技术提升产品性能,部分企业突破透气性、抗菌性等技术壁垒,逐步实现进口替代。

 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《2025-2030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现状与发展的新趋势及前景预测报告》分析:

  当前,中国非织造布行业正处于从“量”到“质”转型的关键阶段。低端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竞争激烈,而高端市场被杜邦、贝里国际等外资企业主导。环保政策趋严倒逼企业升级设备,例如水刺工艺的废污水处理成本上升,推动企业向清洁生产转型。同时,全球化竞争加剧。

  在此背景下,行业亟需通过技术升级、产品差异化与绿色转型重塑竞争力。政策层面,《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》将非织造布列为鼓励类产业,支持企业研发可降解材料与智能装备;市场层面,医疗健康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扩张为行业提供新增长点。未来,行业整合与技术突破将成为主导发展趋势。

  高端医用防护材料、车用轻量化内饰、新能源电池隔膜等将成为重点发展趋势。企业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、AI质检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,头部企业向“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+定制化服务”模式转型。

  纳米纤维、生物基材料(如聚乳酸PLA)的研发加速,推动非织造布向抗菌、阻燃、电磁屏蔽等多功能演进。例如,部分企业已开发出透气量提升3-5倍的热固结工艺,满足高端医疗与航空航天需求。

  可降解非织造布(如玉米纤维、竹纤维制品)市场规模预计年增15%以上。循环经济模式兴起,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逐步成熟,政策支持下的环保认证体系将规范行业绿色发展。

  东南亚、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出口增长主力,企业通过海外建厂或并购规避贸易壁垒。同时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基建需求推动土工布、防水材料出口增长。

  中小产能逐步出清,具备技术、资金优势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通过并购扩大市场占有率。预计到2030年,行业CR10(前十企业集中度)将从目前的不足20%提升至30%以上。

  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在规模优势与市场需求支撑下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,但结构性矛盾仍待解决。短期来看,原材料价格波动、国际贸易摩擦及环保成本上升是主要风险;长期而言,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将成为行业突围的核心路径。

  未来十年,行业将呈现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三大主线:高端产品进口替代加速,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重塑生产模式,可降解材料与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。政策引导下,行业有望培育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,并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。对公司而言,把握研发技术、拓展新兴应用场景、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,将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。

  想要知道更多非织造布行业详情分析,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《2025-2030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现状与发展的新趋势及前景预测报告》。

  3000+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+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+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+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

微信扫码在线客服